三大因素影响 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稳定运行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最新一期宏观经济研讨会近日以“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的人民币汇率”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大币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发布本期专题报告,他表示,2023年,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人民币兑美元破“7”时间有史以来最长,这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历史上错位最严重的一次。报告认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三大因素,从影响程度排序分别是经济及经济预期、利差、美元指数,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运行。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表现如何?王晋斌总结了三个特征:第一,相对稳健大币网。自疫情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到3%,均小于美元指数中的其他货币的贬值幅度,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幅度也不是太大。在全球主要货币中,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偏弱。
第二,市场化大币网。央行曾使用三因子模型控制汇率波动以避免汇率破“7”(三因子模型:中间价+上一日收盘价+逆周期因子),从2020年10月27日后至今未再次官宣启用,即便今年九月汇率跌破7.3也仍未使用。
第三,弹性增加大币网。在2022年和2023年,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年收益率变化也有所扩大,这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提升。
王晋斌还分析了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的四个特征:第一,中美政策性利差倒挂形成峰值,在今年8月超过190个BP(基点),这是核心变量;第二,央行总资产存在变化差异,2020年6月以来美联储缩表到1.1万亿美元,中国央行增加了4.8万亿元人民币;第三,货币供应量呈反向增长趋势,2022年起美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开始负增长,中美M2增速差距扩大;第四,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加息后倒挂曾在2022年10月份高达220个BP大币网。
王晋斌表示,这轮货币政策周期中,美联储从激进宽松转为激进紧缩,从就业优先急转向通胀优先;相反,中国央行强调稳中求进,疫情以来较少单独采用逆周期政策,更强调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整体上是降息周期,双方的错位尤其体现在利差“倒挂”上大币网。
除了利差因素,王晋斌表示,在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还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美元指数大币网。
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的情况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成为关注重点大币网。“当前美国的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指标下降较缓,通胀仍是美联储关注的重点,在美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背景下,限制性的利率政策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二季度。与此同时,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着重增长优先,同时平衡中美利差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王晋斌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运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