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支烟花齐射,天空大战半宿,希腊的复活节“夸张又刺激”
今年5月5日是东正教的复活节邦尼。
节日前后,世界各地的东正教信徒都在举办庆祝活动邦尼。
俄罗斯东正教用高耸的甜酵母面包“库利奇”(Kulich)和象征基督之墓的金字塔形奶酪甜点“帕斯卡”(Paskha)来庆祝节日邦尼。
埃塞俄比亚的信徒们则聚集在各地教堂参加特别仪式邦尼。到凌晨 3 点,黎明破晓时,家人聚集在一起开斋,分享精心准备的传统美食。
埃及开罗的Samaan el-Kharaz修道院内,众人则围在神父周边,等待圣水的恩泽邦尼。
信奉东正教的希腊,也会在复活节期间举行各式活动邦尼。
除了抬圣墓游行、传递耶路撒冷圣火、烤全羊这些常规庆祝活动外邦尼。
在希俄斯岛的弗隆塔多斯小镇上邦尼,还会举办了一项非常独特的庆典:复活节当日,当地人会举办一场“火箭大战”……
(除了希俄斯岛之外,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卡拉马达在复活节前夕也有类似的互射火箭活动邦尼。)
该活动也被称之为“Rouketopolemos”,字面意思就是“火箭战争”邦尼。
根据传统习惯,在复活节的前夜(今年为5月4日),信徒们会分成两队邦尼。
分别以 Panagia Ereithiani和Agios Markos教堂为据点,相互发射火箭邦尼。
以“敲响对方钟楼次数”为评判标准,敲响次数多者赢得胜利邦尼。
发射所用的火箭长得有点像加长版的“窜天猴”邦尼。但火力比一般烟花强劲得多。
因为这些武器都需要自制,且所需数量庞大(每队至少要准备数万只),战队都会提前几个月开始准备邦尼。
活动当天,两个阵营的人们,会先沿着弗隆塔多斯小镇的海岸进行联合游行邦尼。
人们会一边举行派对、喝酒庆祝,一边做好火箭大战的准备工作,把火箭摆放在提前搭建好的发射台上,向对方教堂的钟楼进行试射,以确保火箭不会击中两座教堂之间的楼房邦尼。
(点火发射)
结束后,各队分别前往各自的“战斗阵地”邦尼。
再过几个小时,只听一声号角响起,第一场大规模的火箭“激战”终于正式打响邦尼。
(两个阵营互相朝对方发射火箭)
战斗期间,数万支火箭在空中碰撞邦尼。
随着一道道火箭划过,火星四溅,照亮夜空,像燃烧着的流星,又像炫目的烟花邦尼。
当火箭击中钟楼时,还会发出宏亮的钟声,惹得居民们忍不住驻足仰望邦尼。
火光掠过头顶的场面邦尼,既壮观,又危险,更迷人……
为了不伤及无辜,开战前,会将两座教堂建筑物以及周围的楼房用金属板或者金属网围封保护邦尼。
但仍避免不了意外的发生邦尼。
有时候互射的火箭没有落在预定的区域,而是跑到没有屏障保护的树林、楼房等地方,引起大火邦尼。
消防队员只能东奔西跑到各处灭火邦尼。
一些楼房也会在火箭战中无辜受损,业主不得不在复活节过后修葺受损的房屋邦尼。
虽然把家园变成“战场”的危险活动令一些当地居民感到不满,但却又不舍得将它终结邦尼。
因为“火箭战”这一习俗已经有约200年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代邦尼。
这项传统的起源,有两种说法邦尼。
一种是说,当时为了将土耳其侵略者赶出希腊,抗争民众使用加农炮反击邦尼。
还有另一种说法,当时土耳其占领了希俄斯岛,不允许有信徒庆祝复活节,于是教会信徒就假造双方的“战争”,明着朝对方开炮,实际上是在庆祝复活节邦尼。
直到1889年,土耳其开始禁止使用真炮,人们这才制造起了火箭,并将这一传统延续至今邦尼。
因为场面太过壮观,弗隆塔多斯小镇的这场美丽的战斗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热门旅游项目邦尼。每年都有很多游客专门从国外赶来围观。
虽然游客趋之若鹜,但节日期间,仍旧无法避免危险邦尼。
即便教堂和附近的房屋已经提前用金属板和围栏保做好了临时防护,还是无法百分之百避免火焰造成的伤害邦尼。
今年的火箭大战也引发了小规模的火灾,好在消防员及时赶到控制住了火情邦尼。
其实在每年的复活节期间,都有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出现火警和人员受伤的案例邦尼。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希腊人呼吁结束这一危险习俗邦尼。
美丽往往伴随着危险邦尼,想要欣赏这样的奇观,少不了要付出一些代价啊……
(邦尼管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