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杠杆、畸形资产结构、大幅加息 或是本次银行危机的元凶
本报讯 近日,以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为代表的欧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事件频发,引发了全球市场对全球金融风险蔓延的关注和担忧杠杆外汇银行。此次欧美金融业风险集中爆发的原因何在?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会影响中国吗?本报记者采访了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刘起贵。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普遍在90%以上杠杆外汇银行。高杠杆可以提升商业银行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但同时也加大了经营风险。
比如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率约为92.70%,其2118亿美元的资产中,股东权益仅有160亿美元,2022财年的净利润为15亿美元杠杆外汇银行。由此可见,资产端即便只增加1%的不良率,即吞噬企业全部的净利润,而8%的不良率则会吞噬掉该行全部的股东权益。瑞信银行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其资产负债率为94.67%,显著高于全球主流商业银行约91%的水平。如果说瑞士信贷流动性危机的根源在于其过高的杠杆,硅谷银行则更多与其畸形的资产结构相关。
近年,在欧美低利率环境的催化下,商业银行将越来越多的资产配置于债券等证券投资资产,而贷款比例逐渐降低杠杆外汇银行。在低息环境下,债券投资确实有助于银行获取更高的利率,但是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资产价值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高而下跌,从而带来企业资产跌价的风险。
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显示,2022财年,其贷款余额仅为736亿美元(34.75%),而同期投资产品余额则高达1201亿美元(56.70%)杠杆外汇银行。瑞士信贷的贷款余额也仅为49.71%。同期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比普遍在55%以上,投资资产占比仅在30%左右。
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了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其联邦基金利率长期维持在历史低位,大幅推高了美元计价下的资产价格杠杆外汇银行。以美国为例,其2021年和2022年的CPI分别为4.7%、8.6%,远高于约3%的长期均衡通胀率。
因此,美联储从2021年起开始大幅加息,以应对后疫情时代高企的通胀水平杠杆外汇银行。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短短1年的时间,美联邦基金利率由0.25%上升至4.75%。这种短期内大幅加息的结果,就是大幅抬高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对其资产中占比较高的金融类债券资产价格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报记者 朱承
新闻+
本次危机对杠杆外汇银行我国负面冲击概率较小
本次危机是否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刘起贵认为,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首先,本次欧美银行业的通胀环境不同杠杆外汇银行。彼时美国乃至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较为温和。而目前欧美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仍居高不下,使得美联储几乎不可能通过降息释放流动性来化解当前的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其次,影响对象不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投资银行,对美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冲击较小。本次欧美银行业危机则直接冲击了欧美主要的商业银行。
相比较而言,商业银行暴雷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更大、风险传染效应更强杠杆外汇银行。如处理不当,更容易导致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那么,本次危机会影响中国吗?刘起贵认为,短期内本次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负面冲击的概率较小杠杆外汇银行。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事件爆发后,与欧美资本市场银行股大幅下挫不同,A股的主要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反而逆势走出了大涨行情杠杆外汇银行。这既与我国商业银行业长期的稳健经营、严格监管有关,也有我国长期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功劳。
评论